OFweek傳感器網訊 “物聯網發展已進入快車道,成為社會發展重要動力”已成為各路科技大咖的共識。在剛剛結束的光纖傳感與安全物聯網應用技術研討會上,山東省科學院激光所積極布局物聯網,向外界展示自己世界級的光纖傳感技術在提升煤礦、石油等領域的安全智能化水平中的作用,引來各方關注。
山科院激光所以光纖傳感器布局物聯網
資料圖片
一根直徑不過0.125毫米、如發絲般粗細的玻璃纖維――光纖,從地麵深入到幾百米的煤礦礦井之下,即可監測瓦斯濃度、溫度、微震、礦壓等關鍵數據的變化。得益於光纖傳感隻傳光、不帶任何電能的“本質安全”,它為煤礦裝上“聽診器”,為安全診脈。將以往國外應用於航空、航天、軍工、國防等高端領域的光纖新技術引入國內並成功應用,這是山東省科學院激光所首席專家、光纖傳感工程技術研究泰山學者崗位特聘教授劉統玉博士團隊的新技術。
更好的消息是該成果已在兗礦、神華、中煤、山能、同煤、焦煤、開灤、龍煤等二十餘個能源集團和主要產煤地區,100多個重點煤礦成功推廣應用,產生直接經濟效益數十億元,推動了煤炭行業整體科技進步。
這隻是在光纖傳感與安全物聯網應用技術研討會上亮線的高科技成果之一。會議上,山科院激光所劉統玉、魏玉賓、山東微感宋程祥等三位專家分別做了“光纖傳感器與安全物聯網技術研究進展”、“激光/光纖甲烷傳感器、多氣體傳感器”、“基於分布式光纖測溫技術的煤礦采空區發火監測係統”報告,用多個成功案例介紹了光纖分布式溫度傳感器在煤礦采空區發火監測預警的成功應用;兗礦集團興隆莊煤礦、陝西黃陵集團、山能棗礦集團現場專家介紹了我院光纖傳感器在煤礦安全智能保障、采空區發火防治等方麵的成功經驗。
與會管理機構、專家學者一致要求多辦此類研討會,將研討會辦成係列會議,不僅可以推廣新技術新產品,對於提升和帶動煤礦安全技術的升級具有重要意義。